主页 > 游戏热点

明哲保身什么意思(明哲保身是褒义还是贬义的词语)

2024-09-05 16:16:33 7954次

摘要:明哲保身成语原来是褒义,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。但在使用过程中语义逐步转化为贬义,用以形容不顾集体,只想保持个人利益,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。

明哲保身(míng zhé bǎo shēn)是一则成语。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西周·尹吉甫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。

“肃肃王命,仲山甫将之。邦国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”

没有点古文字功底,想一下就明白上面这些上古文字,还真是有点难度,还是让小编给大家解读一下当时的创作背景吧:

西周周宣王时,有个大臣名叫兮甲,字伯吉甫,因为他担任的官职是尹,史书上称他为尹吉甫 。

当时,西北方和南方的一些方国部族经常进犯西周的领地。周宣王就派尹吉甫和另一个大臣仲山甫一起前去征讨。尹吉甫在和仲山甫共事的过程中,发现仲山甫很有才能,对周宣王赤胆忠心,因此十分钦佩。

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。尹吉甫和仲山甫同心协力,为抵御外族入侵、巩固周王朝的统治,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。 有一次,周宣王派仲山甫前往齐地修筑城池,以防御外族的入侵。

仲山甫接受王命后,尽管知道齐地十分艰苦,筑城任务十分艰巨,还是毫不犹疑地动身去了。

临行之前,尹吉甫写了一首名叫《烝民》的诗送给仲山甫,赞美他的道德和才能,诗中有一段这样写道:“肃肃王命,仲山甫将之。邦国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夙夜匪解,以事一人。”

这首诗的意思是说:严肃的王命,仲山甫一人承担。国家如果有了什么不顺,仲山甫一人就能晓谕天下。仲山甫不仅明于事理,而且智慧通天,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安康、太平。他日夜操劳,毫不懈怠,兢兢业业地忠于君王。

后来,人们从“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”中,引申出成语“明哲保身”。

明哲:明智,通达事理。

该成语原来是褒义,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。

但在使用过程中语义逐步转化为贬义,用以形容不顾集体,只想保持个人利益,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 。

明哲是对的,保身也毋容置疑,但是保身的前提是不要伤害集体的利益。

枪打出头鸟,人怕出名猪怕壮,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

如果不伤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“明哲保身”,我们还是认可的。

否则,明哲保身就是贬义的。

(0)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